不久前麻省理工MIT公布的美國留學招生錄取名單中,19年EA輪次 707名新生被錄取,但是卻一個中國內地考生都沒有。斯坦福大學在面試地區(qū)名單同樣沒有中國內地學生,在美國留學招生過程中,國內學霸全軍覆沒,徹底涼涼了。
政策變化
2018年6月,縮短中國留學簽證特朗普管理機構針對和”中國2025“相關專業(yè)的留學生,比如航天和科技領域,6月11日起,STEM領域相關專業(yè)留學生留學簽證縮短至一年,自稱以達到保護知識產(chǎn)權,防止技術偷竊的目的。2018年7月取消美國大學平權法案特朗普取消奧巴馬時期的大學錄取平權法案,種族配額招生結束。2018年8月, “中國留學生,幾乎都是間諜!”特朗普本月7日在一次高爾夫球俱樂部宴請13位美國企業(yè)CEO,晚宴期間大放厥詞,表示中國破壞全球經(jīng)濟,擾亂全球貿(mào)易,讓全世界哭笑不得,美國留學招生政策頻變,引起華裔和中國留學生的不滿。
名校發(fā)聲:中國留學生思維方式僵化
在很多發(fā)達國家,對中國留學生的評價往往是有天賦,又勤奮,可近年來,開始出現(xiàn)了很多反向聲音。此前耶魯大學教授指出,很多中國學生在專業(yè)上即便有突出能力,但思維方式僵化、偏執(zhí),社會交往能力極差,簡而言之,就是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yè)就一無是處、毫無社會基本常識,以至于令人厭惡。
他特意強調,同為中國人,他的這個看法絕非出自偏見。
中國留學生能力遭質疑
在美國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業(yè)中,印度裔高管遠超華裔。谷歌、微軟、Adobe、軟銀、花旗集團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而并非華裔。而且,不只是美國企業(yè)界里中國人和印度人的反差這么大,在大學里也如此。比如,前幾年美國知名商學院選拔招聘院長,12個職位中有10個給了印度裔聘書,中國裔榜上無名。
很多名校的導師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普遍在大學期間成績很好,到了做博士論文研究時就已顯得資質平常,再到畢業(yè)上學術市場找教職崗位時,表現(xiàn)都不好,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教職。所以,導師們不愿再浪費時間培養(yǎng)中國學生。
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今年的錄取結果正在傳遞一種信號,未來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名校的路或許會變得愈發(fā)艱難,學子們赴美求正在遭遇重大危機。對于有留學計劃的家庭,與其等待特朗普敞開懷抱、改變美國留學招生政策,不如早作打算。小編建議同學們不妨考慮下“多國聯(lián)申”,即同時申請多個國家的頂尖大學。這種方式不僅擴大了備選范圍,還能避免美國政策調整所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