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訊公司廣告陷阱——“貍貓換太子”用戶收天價賬單
案例:
澳洲手機網(wǎng)絡訊號差已經(jīng)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面對眾多抱怨和退單,一些通訊公司近年雖然在信號站的建設上投入了一些資金,但是其遠遠跟不上其龐大用戶的需求。Chris認為某電話公司的合同比較適合他,而且周圍朋友大部分都使用該公司,于是他就與電話公司簽了$69/月的合同計劃。
Chris一年前收到一張250元的電話賬單,超額的$181來自手機流量超支。當他打電話詢問客服時才知道,在該公司網(wǎng)絡信號不好的情況下,用戶的手機會自動轉成漫游狀態(tài),也是通常在手機上顯示的字母“E”,這個時候即使用戶不撥打任何電話,手機的流量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流失。該電話公司顯然不是第一次處理這種情況,很快就答應將超額款項元退還給他。
解決方案:在手機流量透支的情況,用戶應盡量使用Wi-Fi網(wǎng)絡,并且將手機內(nèi)自動的蜂窩數(shù)據(jù)關閉,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流量。如遭遇通訊公司胡亂收費的情況,應當立即致電該公司客服,保障自身權益。
二、租房廣告請君入甕
案例:
留學生或剛來澳洲的人士在租房方面常常遭遇陷阱,“假房東”策劃騙局吸引尋租年輕人,通過收取租金和保證金詐騙數(shù)萬元,而所謂的公寓根本就不存在。在這些騙局中,人生地不熟的留學生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澳媒所展開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幾名詐騙分子聲稱在悉尼有房出租,而房子并不存在。在所有的案子中,所謂的房東都以僞造的護照和租約作爲房産所有權證明,要求求租者轉賬或者直接匯入其澳洲賬戶內(nèi)高達1600元的保證金。
這些“房東”在房屋租賃網(wǎng)站上刊登廣告,稱可提供遠低于市場價格的市中心地段的住宿。但是,若求租者表現(xiàn)出了興趣,“房東”就發(fā)送室內(nèi)以及房屋設施照片。接著,房東謊稱臨時出國,說鑰匙會通過快遞公司寄送“租客”。若租客出現(xiàn)了遲疑,那么“房東”就會向租客寄送護照復印件本和租賃協(xié)議,而護照資料通常是從上一個受騙者得來的?!胺繓|”隨后說找他們的律師起草合約。最后,他會承諾在“租客”將一個月的租金和等額的保證金匯入指定賬戶后,就寄送鑰匙。一旦錢到賬,“房東”就音訊全無。
解決方案: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租房者在搜索租房廣告的時候應到正規(guī)的官方網(wǎng)站查詢,例如realestate.com.au或domain.com.au等權威網(wǎng)站。在租房之前,租客應當對房屋所在地區(qū)的平均租金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夠估算出自身的心里價位。與此同時,切勿相信那些租金遠遠低于當?shù)仄骄饨鸬膹V告,因為這些廣告有可能是騙人的。另外,在未切身實地看房之前,切勿草率做出決定將租金和押金轉入“房東”的賬號名下,因為這些錢很可能就會不翼而飛。
三、揭開無良中介“圈錢騙局”
案例:
一些非法中介抓緊留學生的迫切心理大肆圈錢的事件層出不窮。還有不到一年就畢業(yè)的鄭同學不久前就遭遇了非法中介“付錢找工作”的騙局。廣告上寫的是招收銷售或者文員,但正式面試時面試官卻閉口不提對求職者的要求,而是大談創(chuàng)業(yè)經(jīng),問有沒有想法自己投資創(chuàng)業(yè)當老板,過了許久,面試官才切入正題。說自己其實是一個咨詢公司,和澳洲很多著名大企業(yè)都有培養(yǎng)計劃,如果求職者有意讓他們作為引薦人,要先繳納兩萬。而這兩萬元還只是騙局的第一步,面試官還介紹說,如果能順利進入大企業(yè),求職人要交納共計八萬元的“入股費”——這樣就能“堂而皇之”的成為大公司的股東,參加定期的股東大會,領取分紅。而且這筆“入股費”還能帶來額外的好處,成為大公司的員工,自然能獲得雇主擔保,留學生最敏感的“身份”問題也自然迎刃而解。
看到這里,相信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能想到這一定是個騙局,先不論所謂的咨詢公司和澳洲大企業(yè)是否有這樣的“輸送計劃”,單就向求職人收取中介費這一點,這樁“好事”的真實性就讓人存疑。
解決方案: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除了投遞簡歷之外,還應當多參加各個專業(yè)領域舉辦的人際關系交流活動以及專業(yè)領域的論壇以及會議,這樣才能夠為未來的工程增添籌碼。另外,若希望通過求職中介幫忙尋找工作也是未嘗不可,但是不要忘記的是,求職中介就是獵頭公司,這些公司只會向雇主收取的費用。若求職中介向求職者收取費用的時候,那么大家就應當提高警惕。
四、網(wǎng)絡“尋偶者”很“受傷”
案例:
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ACCC)數(shù)據(jù)指,澳洲約4900多名婚戀網(wǎng)站用戶遭到騙子坑害,損失總金額約為5200萬澳元。ACCC發(fā)言人稱,“網(wǎng)絡婚托”會通過模特中介一類的機構盜用照片、偽造個人資料,隨后尋找目標下手。確定目標后,他們會根據(jù)目標的資料編造一段大致相同的情感經(jīng)歷,與被害者套近乎、獲取信任。一旦被害人“上鉤”,騙子們往往會安排一次見面,隨后通過一系列的“意外”,如謊稱生病、遭遇突發(fā)事故等騙取被害人的個人財產(chǎn)信息,或要求被害人為其打款。據(jù)稱,該類網(wǎng)絡詐騙團伙集中在尼日利亞、加納、東歐和亞洲的部分地區(qū)。知名婚戀網(wǎng)站eHarmony的發(fā)言人稱,打擊這類騙子難度較大,因為他們通過網(wǎng)絡行騙,而IP地址這類的網(wǎng)絡信息很容易被更改。
解決方案:網(wǎng)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一些人常常會因為被“愛”沖昏了頭,而上了網(wǎng)絡騙子的鉤。由于很多騙子均身處海外,因此打擊此類詐騙行為的難度就變得異常困難。因此,上網(wǎng)尋偶者應當提高警惕,若遭遇任何有關涉及金錢話題的時候,都應當視而不見。
五、“免費試用”成“付費使用”
案例:
有許多消費者通過產(chǎn)品評比網(wǎng)站productreview.com.au來發(fā)泄他們對健身房對試用期收費的不滿。有30%的試用投訴涉及健身房和美容行業(yè)。其他問題較多的領域包括白色家電、醫(yī)療、保健以及自我提升服務。現(xiàn)在就來盤點以下澳洲常見的"免費試用"陷阱:一名消費者獲得了一張健身房的兩周試用券,但只使用了兩次以后就想要取消合約。這時,健身房經(jīng)理要求該名消費者必須支付250元的解約費,并宣稱試用期僅為一周,而非兩周。在有關部門介入后,健身房取消了這筆收費。一名健身房會員宣稱,他只簽署了為期一個月的免費使用合約,但健身房卻通過銀行賬戶直接扣款的方式收了他2600多元,相當于兩年半的會員費。這名會員正在爭取討回這筆錢。
解決方案:消費者在遇到免費試用等問題之前,切記應當仔細閱讀服務條款。千萬不要聽信產(chǎn)品銷售人員的口頭保證,因為口頭保障并不具備法律效益,而且也未進行記錄。一旦消費者遭遇困境的時候,常常會使自身陷入投訴無門的境地,而且還會使自己承受不必要的錢財損失。
六、廉價機票“暗藏陷阱”
案例:
與超市、加油站以及機場一樣,航空業(yè)也是澳洲價格競爭最不充分的行業(yè)之一,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航空公司也有著“嚴重的價格欺詐行為”。比如信用卡附加費,航空公司通過這項收費無情地掠奪著暴利。航空公司的機票越便宜,“價格欺詐”就越嚴重。向航空公司提供信用卡交易服務遠比向其他行業(yè)提供同類服務更有風險,所以航空公司必須支付高額的入場費用,無形中推高了信用卡支付附加費。
消費者機構CHOICE的負責人MattLevey稱,信用卡附加費原意是為了鼓勵競爭,讓競爭來降低使用信用卡的成本。但出乎意料之外的后果卻是占據(jù)市場大份額的公司卻能利用信用卡勒索消費者多達10%的昂貴支出。
解決方案:在購買廉價航班機票的時候,必須貨比三家。有的時候,廉價航空的機票看似很便宜,但是在加上附加費以及其他費用之后,這些航班的票價并不比普通航班公司便宜。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機票的過程中,應當貨比三家。與此同時,有些航空公司對于信用借記卡是不收取手續(xù)費的,但是這項服務卻鮮有人知,很多消費者仍無緣無故地被收取了一定的預定費用。
七、如何舉報消費詐騙
消費者在遭遇消費陷阱或詐騙的時候,可以登錄SCAMwatch網(wǎng)站填寫相關表格,或者撥打電話1300795995進行舉報。對于新移民或者是留學生來說,在這些陷阱面前必須具備有一雙慧眼,增強自身的辨識能力,凡事多注意細節(jié),在一些自身不了解的領域可以多問多查,將不熟悉變成熟悉,將不了解變成了解。另外,大家還必須具備一顆對待事物的平靜心態(tài)。永遠認為天上會掉餡餅,因為即使天上真的掉餡餅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掉下來的是鐵餅,接了只能把你砸扁。不要貪小便宜,這也是生活中防止被騙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