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老女人视频,色欲人妻综合网,日本少妇春药特殊按摩3,少妇粗大进出白浆嘿嘿视频,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移民內參
移民內參 美國生活資訊 美國移民后年薪十萬的生活比國內好很多

美國移民后年薪十萬的生活比國內好很多

現在美國移民后年薪十萬的生活比之前在國內好很多,以前在國內年薪30萬人民幣,五險一金完備,到手大約20萬出頭,平均每個月到手1萬7。在美國平均每個月5000+刀。我將從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想大家展示我移民美國前后生活的對比。


美國移民后年薪十萬的生活比國內好很多


不買房,租房對比

大家“不買房”的限制條件,放在國內,略微有些不明不白。

國內“不買房”,到底是因為北上土著家里有房呢,還是正在攢錢付首付呢,還是干脆打算一直這么租房租下去?

考慮到國內的租房政策和規(guī)則對租客的不友善,以及種種政策跟房產綁定,在一線城市生活工作的工薪階層,選擇不買房基本上是很不現實的。

美國倒是好說,單論生活成本而談論資產積累,租房和買房倒也差不多。

且與國內不同,美國對租房住的人要友善得多?;旧?,只要你一直想租住下去,就可以毫無意外地一直租下去。為了比較平行,依然假設在國內租房好了。

對應租金范圍略大:北京城中那種大雜院合租,一個月依然有1000塊以下的。但正常的剛入職小白領,與人合租,一個月2000+才是下限。

而一個年薪30萬的家伙,估計在職場上已經有些年頭了,對個人空間和生活品質也理應有超越“年輕人打拼”的要求。

地段稍微好些的一室一廳,一個月5000+是下限,再正常不過。

美國這邊的情況倒是相對簡單。上述提到的那些城市,有便宜有貴,姑且取平均,合租一個月1000+是下限,單租/還房貸一個月2000是標配。

養(yǎng)老體系對比

另一個容易造成兩國比較不平行的因素是。。。因為養(yǎng)老體系的不同,社會制度的不同,政府職能的不同,默認父母與子女贍養(yǎng)關系的不同,等等,在國內,除了五險一金之外,不再搞任何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起碼在今天,依然普遍。

你大體上是可以依賴統(tǒng)籌賬戶+個人賬戶社保的,外加你依然可以期待老了以后子女的接濟。

但在美國,如果一個中產階級,完全徹底不搞401k去裸奔。。。相信30年后,Social Security 能把你虐哭,而 Americanized 的子女。省省吧。

于是美國到手的錢,個人認為需要再對 401k 和/或 IRA 進行一下調整。按每年存?zhèn)€1w+刀為例,每月到手差不多4000+刀。

薪金-稅-社保-住房-養(yǎng)老之后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美國:2,000-3,000刀;國內:10,000-12,000軟妹幣。

在此之后,我就不打算繼續(xù)成體系討論下去了,畢竟 life style 的個體差異過于大。而且,對于任何合理的 life style,這樣級別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都遠談不上“寬?!薄?br />
life style 風格對比

以下僅對點狀的 life style 風格給出定性的個人結論。

男女服裝,在“非奢侈品”的范疇內

美國差不多能夠Zara/Urban/HM這種級別隨便買,外加偶爾進個所謂“輕奢”品牌(MK之流);國內需要以網購為主,實體店略扯淡。

男女服裝,在“奢侈品”的范疇內

不管是美國還是國內,基本上就甭想了?;蛘?,消費能力屬于“攢幾個月進一件”的水準。但依然,美國要便宜不少。



這個美國優(yōu)勢太大太大。優(yōu)勢分為3塊兒:車價便宜,油便宜,你并不需要購買很豪華的車來符合特定的社會期待。

國內的話,最麻煩的事情還不是1和2,而是3。眾多年薪才10萬+軟妹幣的職員,也要動輒BBA走起。你要是買個日本車,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

你要是買個國產車,妥妥給你貼個鳳凰男的標簽。這種風氣很差勁,希望將來能有改善吧。(在美國,你基本上很難想象一個人會花3X+的年薪去買車。。。30萬刀的車?直接蘭博么)

于是,純考慮兩國開車成本和收入比的話,美國10萬刀的收入,BMW 3系是標準,雖然其實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兩田;國內30萬軟妹幣的收入,兩田才應該是標準,但貌似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半百萬-百萬車。



國內的優(yōu)勢在于,一線城市至今依然存在大量的,5美金就能非常美味的路邊小館子,雖然衛(wèi)生和環(huán)境略堪憂吧。典型的例子: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鹵煮火燒。隨便一家中餐館的蓋澆飯。

美國的優(yōu)勢在于,(按國內的標準)稍微上些檔次的食材和食物種類,幾乎都比國內要便宜,且食材一流。

典型的例子:美國最普通的超市,折合100軟妹幣之內能買到的Ribeye,國內基本上只有還不錯的牛排館子可以吃到,費用也直奔100刀去了。



這點對我略重要,而顯然,美國的優(yōu)勢巨大。以啤酒為例,國內超市里能買到的啤酒,幾乎百分百都是工業(yè)lager。

美國各大超市,雖然稍微小眾點兒的就買不到了,但搞半打能入口的本地IPA,或者規(guī)模比較大的大牌ale,還是很容易的。

而以上提到的各大城市,也很容易能找到個位數的liquor store,能搞到類似Trappist Rochefort類似級別的東西,且價格合理。再有就是各種Whiskey,不論是土美小作坊的Bourbon,還是大西洋那一邊的Scotch,種類齊全,價格合理。



國內的優(yōu)勢:KTV,洗浴,按摩,捏腳,自助,農家樂,還有。你懂的。

美國的優(yōu)勢:健身,滑雪,劃船,徒步,打槍,射箭,高爾夫,脫衣舞,博物館,樂隊骨肉皮。

教育

美國貴在大學,但明碼標價;國內貴在從出生一直到上中學,且很多環(huán)節(jié)不是你用錢能搞得定的。

男女之事

這種事兒我是覺得沒什么可回避談論的。不論是談婚論嫁,還是 getting laid,都是再自然不過且男女都一樣的人之常情。

直接給出個人簡單直接暴力的主觀印象:對于這個收入水平的人來說,國內依然是“男人的天堂”-不論是說花錢找個妹子做點兒啥,還是說不花錢找個妹子做點兒啥,還是說挑個妹子正兒八經談戀愛結婚,差不多都是如此。

當然,如果目的嚴格就是第三種,即找個妹子正兒八經談戀愛結婚,我倒是覺得北美,特別是美東,是首選。

相對國內那種經濟和家庭背景相差幾十年的大雜燴而言,美國的年輕華人女性的背景要簡單純粹得多:國內一流高校出身的科研/職業(yè)女性,和/或,從小一路幸福到大的小女生(也有不少富二代)。

對應的,雖然談不上是“女人的地獄”那么嚴重,但確實,國內大環(huán)境,對女性依然不友善。

職業(yè)發(fā)展

起碼在今天,從統(tǒng)計而不是個案的角度講,國內一個達到年薪30萬的一線城市職員,其收入上百萬的可能性,是大于,美國一個年薪10萬的職員,其收入上30萬的可能性的。

更為重要的是,前者晉升權力階層或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可能性,是遠大于,后者晉升權力階層或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可能性的。

同時,我們在美國工作的人,如果徹底斷了跟國內的商業(yè)聯系,這輩子會面對一個相當可觀的風險:20-30年之后,中國發(fā)展得好到令人發(fā)指。此考量有現實的例子,如90年代早期去日本淘金的國人。

我個人依然相信美國在21世紀,特別是21世紀上半葉,依然會按發(fā)達國家的標準,一直牛逼下去,但個人依然建議,目前在美國工作的同胞,能保持跟國內的商業(yè)往來,就千萬別斷,雞蛋甭放在一個籃子里。

綜合上邊兩點,很多在美國事業(yè)穩(wěn)定的男人,時不時會動回國的念頭,正是因為這些考量。并非性別歧視,而是客觀描述:

對于女性來說,薪水不錯,老公不錯,房子不錯,車子不錯,孩子不錯,空氣不錯。這輩子就完美了,隨時都有安心入土的覺悟了。

而對不少男性來說,同樣的情況,卻有可能是焦慮的原因,時不時產生“tmd老子這輩子到底干了個啥?!”的莫名恐慌。

特別是,一個常見的情況,他們的peers在國內呼風喚雨,風生水起。但每天在他們頭上拉屎的人,是個印度人。

然后說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哪邊能剩得更多?”呃?!笆!保??!什么意思啊。

最后的最后,還是想非常嚴肅認真地做一個宣導:在美國的中國人,咱們,千萬千萬千萬,要團結,甚至顯得很 narrow-minded 的團結,也不為過。

而現在已經在大機構里的同胞們,千萬千萬千萬別再內部勾心斗角了,忒沒勁。

我們來自于中國五湖四海,地方文化甚至政治觀點千差萬別,這都很正常。但依然,同在異鄉(xiāng),彼此不是敵人,恰恰是最有力的支持。一定一定一定,要團結!

上一頁 美國購物:在美國iPhone貴不貴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二維碼 微信小程序 百度小程序二維碼 百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