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瘟疫席卷世界之后,澳洲移民的未來會如何發(fā)展呢?大家是會更加迫切地希望登陸,還是已經(jīng)辦完澳洲移民都恨不得撕毀護照回國?
說實話理性思考一番的話,感覺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太大。疫情期間的確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移民申請會被擱置,但疫情造成的影響,簡單來說應該是想移的更加堅定了信心,不想移的也更不考慮了,立場堅定的人數(shù)會變多,處在中間地帶的人會變少。
探究大家對疫情過后澳洲移民的態(tài)度,一定要用客觀的心態(tài)去分析,而不能帶上自己的傾向,而且分析問題也要從多個平臺多個角度去了解。
因為人都會傾向于去相信和自己價值觀相趨同的事情,你所關(guān)注的平臺也會更加多地從你的瀏覽習慣上為你推送立場相近的文章,關(guān)注的時間長了對你的判斷就會越精確,然后你就逐漸被同溫層觀點相似的材料包圍,形成3人成虎的狀態(tài)。
而同樣是一件事,哪怕都是用事實說話,也可以出現(xiàn)完全相反的解讀。比如中國的疫情狀態(tài)比較嚴峻的時候,對于武漢的狀態(tài)各大平臺如何評論的都有,分析的都是同樣的數(shù)據(jù),有的人說拐點已經(jīng)到來,未來充滿光明與活力,不久即將面臨解封,有的人則唱衰認定未來還有惡化可能。
而對于海外的疫情目前也依然是一樣的狀態(tài),今天有人斷言澳洲拐點到來疫情快速好轉(zhuǎn),也同樣有人將那里形容得如同地獄一般。
大家在看同一個事情,看到的事實差不多,但是得出的結(jié)論可以是天差地別,一個可能會覺得國內(nèi)正能量滿滿國外一塌糊涂;另一個可能會覺得正好相反。通常的情況下是,各自強化了立場,交流不但不能改變反而激化了對立。造成的最終結(jié)果就是有一部分堅定了要出國的信心,另一部分人則有反面的想法。
作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所有的選擇都是趨利避害,這是正常人的正常反應,沒有什么可以多說的,這次疫情算是創(chuàng)造歷史了,但是人一輩子又能趕上幾次?
當初移民的人既不是為這個移民,也不會因為這個以后不移民了。能不能留住國民不是看國民怎么想,是看國家的政策和發(fā)展能不能滿足這些人的訴求。
辦不辦澳洲移民各有各的動機,自然對于該不該行動也各有各的看法,這些動機并不是一次疫情就能完全改變的。